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LC-MS/MS 法测定大米中 33 种真菌毒素残留量
检测样品:大米
检测项目:真菌毒素
方案概述:本文依据粮油检测标准《LS/T6133-2018粮油检验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使用谱育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XPEC5210测定大米中33种真菌毒素化合物含量的快速且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为大米中真菌毒素类化合物含量检测提供参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大米等粮食安全的长期隐患之一,已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其来源多样、稳定性强、健康危害严重。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 25%的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特别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米、玉米、小麦。因此,预防和控制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内容,故针对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多组分、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技术亟待开发。
本文依据粮油检测标准《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 主要谷物中 16 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使用谱育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EXPEC 5210 测定大米中 33 种真菌毒素化合物含量的快速且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为大米中真菌毒素类化合物含量检测提供参考。
样品、标准品、试剂和设备
仪器:EXPEC 5210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样品:大米;
标准品:33 种真菌毒素的标准品购于天津阿尔塔;
试剂:甲醇、甲酸、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液相和质谱条件
正离子:
负离子:
样品前处理
(1) 取样:精密称取 0.5 g 供试品粉末(研磨过筛后),置 15 mL 离心管中;
(2) 溶剂重复提取:加入 2 mL 甲醇:水(3:2)振荡 10 min 后,超声 10 min,离心取上清液;残渣中加入 2 mL 乙腈(含 1%甲酸), 振荡 10 min 后,离心取上清液;残渣中再次加入 1 mL 甲醇:水(3:2),振荡 10 min 后,离心取上清液,最终合并三次提取的上清液;
(3) 上样:上清液过 0.22 um 滤膜,上机检测。
典型色谱图
按照上述 2.2 条件上机测试,真菌毒素的典型色谱图,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图 1 正离子模式下真菌毒素典型色谱图(以 FB1 计,10ng/ml)
图 2 负离子模式下真菌毒素典型色谱图(以玉米赤霉烯酮计,2ng/ml)
线性和检出限
标准曲线溶液配制:以空白大米基质配制系列梯度的真菌毒素标准溶液,以目标物的定量离子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目标物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在对应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 r 值均在 0.995 以上。
表 1 正离子模式下部分真菌毒素标准曲线信息
表 3 负离子模式下部分真菌毒素标准曲线信息
重复性
从真菌毒素储备液中吸取一定量的标准品,以空白大米基质稀释成标准曲线低(标曲点 3)、中(标曲点 6)、高(标曲点 9)浓度的对照品,进样 6 次,考察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复性,结果图 3 和 4 所示。由图 3 和 4 可知,真菌毒素的保留时间 RSD 在 0.20%以下,峰面积 RSD 均在 5%以下,精密度较好。
回收率
从真菌毒素储备液中吸取一定量的标准品,以空白大米基质稀释成低、中、高浓度水平的标准品。经过2.3 样品前处理得到的回收率结果图5 和6 所示。真菌毒素的回收率在80 -120%
之间。
样品测试
按照 2.3 中样品制备方法处理样品,批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结果表明大米中有 3.6 μg/kg的伏马毒素 B3 出。
结语
本实验考察了 33 种真菌毒素的线性、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33 种真菌毒素相关系数 r 均大于 0.995,线性良好;定量限在 0.1-10 μg/kg 之间。在低、中和高的浓度下,连续进样六针 33 种真菌毒素的保留时间 RSD 在 0.20%以下,峰面积 RSD 均在 5%以下,精密度较好,并且在低、中和高的浓度下,33 种真菌毒素的回收率在 80-120%之间。由此可见,使用谱育科技高灵敏、高抗污染能力的 5210 系统可以对大米中的 33 种真菌毒素残留量进行快速、准确、灵敏的定量检测。
附录
EXPEC 5210型 LC-MSMS 配置清单
相关产品清单
温馨提示:
1.本网展示的解决方案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版权归属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发行、汇编或网络传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关需求,请务必先获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权。
3.此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上传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新解决方案
- 从菌种培育到佳酿诞生:二氧化碳培养箱的葡萄酒酿造全流程
- 热应激对生蚝感官特性的影响: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感官评价、LC-MS等与转录组学的综合研究
- 通过添加白葡萄籽增强红葡萄酒的颜色和涩感:葡萄酒生产副产物的再利用
- 果胶组成变化对贮藏期间桃果肉光学特性和硬度的影响
- 温度波动对冷藏凡纳滨对虾新鲜度、水分迁移及品质的影响
- 守护乳品健康,GC-MS/MS精准测定牛奶中丙二醇
- 稻米农残问题切身相关,直接进样分析法测定大米中草甘膦和草铵膦
- 动物毛发快速筛查新技术,LC-MS/MS法监测动物毛发瘦肉精残留
- 高浓度CO2控制气调贮藏对采后双孢蘑菇的品质的影响
- 来自不同年龄茶树的红茶中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代谢物的机制和质量变化
该企业的其他方案
业界头条
- 小樱桃产业:探索鲜食与加工的发展之路
-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